近期,職教界有觀點建議,在發達地區開展學制改革,逐漸取消中等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到高考后分流。對此,筆者持反對意見,認為如果實施職業教育到高考后分流,弊大于利。
首先,職業教育到高考后分流會增加高考競爭壓力,不利于學生“減負”。目前,我國中等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比例大體相當。教育部《2016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6年,全國共有中等職業學校1.09萬所,在校學生1599.01萬人,占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總數的40.28%;當年招生593.34萬人,占高中階段招生總數的42.49%。如果職業教育到高考后分流,每年將會增加近600萬人參加高考。而在高等教育的總規模和招生數量保持不變的前提下,高考參考人數大幅增加,學生競爭壓力會更大,課業負擔也會更重。
其次,職業教育到高考后分流不利于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部分初中畢業生或因家庭的貧困,或因自身文化知識的缺陷,對以升學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缺乏學習的動力和條件。而中等職業教育由于以學習實用技能為主,對應試知識的學習要求相對較低,且畢業后又能立即工作獲得工資收入,因此,中等職業教育受到廣大低收入家庭和文化學習相對困難的學生的歡迎。2015年,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就業率達到95%,為貧困家庭脫貧提供了強大的人力和財力支持。如果職業教育到高考后分流,一部分因家庭貧困急于學技術掙工資的學生只能放棄高中階段教育,另一部分學習文化知識困難的學生大多數也有可能輟學。教育部《關于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意見》指出:“在我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條件下,如果不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必將影響我國高中階段教育發展目標的實現,制約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解決三農問題和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不能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的需要。”從近幾年的實踐來看,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的提高主要是中考后分流中等職業教育的貢獻。
最后,職業教育到高考后分流不利于職業教育的良性發展。青少年接受職業教育的最佳年齡在14~16歲。職業教育發達的國家對青少年進行職業教育的起步時間都較早。瑞士學生初中畢業后,30%升入普通高中,5%升入實科高中,65%升入職業學校。在德國則是通過立法創辦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的綜合高中,在高中階段大力開展職業教育。在我國,中等職業教育一直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得到了國家政策和資金的大力扶持。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中等職業學校達到1.2萬所,在校學生近1600萬人,中等職業教育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如果職業教育到高考后分流,不僅會造成大量中等職業教育資源浪費,也將嚴重影響其發展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