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湖南省勞動模范”,龍衛國在中聯重科可謂大名鼎鼎。如果你從未與他謀面,還以為他不好接近。但當你真正走近龍衛國,就會發現他非常直率憨厚、親切樸實,對任何事情都非常認真執著。2001年加入中聯重科至今,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展現出了自己的風采。
從小就鐘情機械
“小時候,我就喜歡機械。”龍衛國毫不掩飾自己對機械的喜愛之情。上世紀80年代,農村拖拉機還罕見。他只要看到拖拉機就會望得出神,有時還會追著跑一陣子。見到拖拉機停著,他就忍不住爬上去玩弄起來。有一次,龍衛國把停在下坡路上的拖拉機掛上了空擋,拖拉機開始向下滑動。雖然最后有驚無險,甚至挨了大人一頓訓斥,但對機械的喜愛已深深扎根在他的心里。那時,老家在修建水電站,有很多汽車吊。龍衛國第一次見到汽車吊,就被那奇特的外形、高大的身影、靈活的動作所吸引。他那時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駕駛那個龐然大物。
6個月出師帶徒
懷著工程機械的夢想,2001年7月,龍衛國從湖南機械工業學校畢業后進入了中聯重科。通過自己的努力,2003年,他從吊臂裝配調入調試線學習。
龍衛國當時的師傅是黃偉。從師傅身上,龍衛國學到了低調、踏實。黃師傅性格內斂、話語不多,龍衛國就站在身邊看師傅操作,邊看邊記,不懂的就查資料,有時還會和師傅一起討論。憑著一股認真執著勁兒,僅用6個月,龍衛國就出師了,并很快成為別人的師傅。而別人的學徒,一般需要學習一年。
出師后的龍衛國,對自己的經驗毫不保留,傾囊相授,先后培養了30多名調試骨干,培養大噸位及超大噸位調試機手100余名,理論和實踐授課達千余次。
參與新產品試制
經過勤學苦練,龍衛國終于實現了兒時的夢想。再大的汽車吊,他擺弄起來也得心應手,游刃有余。龍衛國開著大型起重機定點插花的故事被傳為美談。那是2014年,在一次國際高端產品技術展示會上,他駕駛一臺近2000噸的超大型起重機在運動中伸出長長的吊臂,在規定時間內,將A點的一束鮮花平穩位移20多米,準確地插到B點花瓶里。現場的觀眾無不被精彩表演所震驚,感嘆“不可思議、太神奇了”。據龍衛國介紹,要想操作吊臂活動自如,只有平時反復操作幾千上萬遍方能成功。
在長年的起重機調試中,龍衛國知道,“吊臂旁彎”、“變幅抖動”、“卷揚溜鉤”等一直是影響公司產品品質和高效產出的瓶頸。他不畏困難,緊盯問題,與產品所同事們一起經過上千次試驗、調試,形成系統的獨特工藝和方法,將難題逐一攻克下來。龍衛國參與了公司大噸位所有新產品的試制、調試工作。在負責公司新產品試制、調試中建言獻策,很多意見得到采納。其中,全球最大噸位全地面起重機QAY2000的成功產出,打破了多項世界紀錄。
巧手再制造節約43萬元
2016年1月份,根據領導工作安排,龍衛國轉到再制造崗位。為了有效地降低維修成本,車間主任廖洪波看到車間現場堆放著二手車更換下來的大量有問題的泵、馬達、液壓閥類件,找到龍衛國看能不能對這些零配件進行修理。龍衛國欣然接受挑戰,隨即準備工作臺、工具工裝,在車間開起“工作室”。
龍衛國對各種泵、馬達、液壓閥類件進行不斷清洗、拆卸、組裝、申請損壞的配件、調整、再組裝,幾個月時間下來,修復泵、馬達、液壓閥類件等68件,一個季度就為公司節約43.5萬元。有人問:“龍衛國,你搞這種又臟又累的修理活有何感受?”他回答:“我喜歡做這個,通過維修我可以學到技術,又能為公司創造價值。”龍衛國從調試到再制造,在每個崗位上都展現出勞模的風采。
“家庭廚男”心中有愛
龍衛國對工作非常認真負責,對兒子要求也非常嚴。他坦承自己是一位“嚴父”,從小要求孩子養成好習慣,做事講規矩、不拖沓。龍衛國說:“在孩子六七歲時,曾狠狠地揍過他一頓。”原來,有一次兒子挨了他的批評之后,就嚷著要離家出走。龍衛國急了,隨手拿起衣架就打,把鐵衣架都打彎了。龍衛國說:“現在兒子非常聽話。他在一篇寫爸爸的文章中說,‘爸爸對我很嚴。但我知道,爸爸最愛我’。”兒子能體會自己的一片苦心,他感到很欣慰。在勞模的光環下,很少有人知道龍衛國還是一位“家庭廚男”。為了讓兒子吃好一點,只要有時間,他就會準備一桌好菜。在節假日,龍衛國總會給妻子、兒子準備禮物。如果時間允許,他也會帶妻兒到外地去旅游。他的妻子說:“龍衛國有時顯得有些木訥,但做人做事踏實。在家里是一位好丈夫、好爸爸。”
十多年來,我沒有遲到一次。”龍衛國說。事情雖然小,但恰恰說明他成為勞模的原因。加入中聯重科15年來,龍衛國無論在什么崗位上,總是自我約束、自我加壓、履職盡責、敬業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體現出自我價值,展現人生風采。
|